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丨守好您的“钱袋子”,这些支付安全小知识请记牢

支付安全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。支付结算工具不断丰富,但我们在享受移动支付便利的同时,支付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。保障个人资金财产安全,有效识别支付结算陷阱,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。快来解锁更多支付安全小知识!

银行卡(账户)安全防范

1.妥善保管。切勿随意放置银行卡(账户),公共场合不要将银行卡(账户)放在易丢失、易失窃的地方 。同时,银行卡(账户)作为您接触账户资金的工具,仅限本人使用,请勿将您的银行卡(账户)出租、出售、出借给他人使用,买卖银行卡(账户)属于违法违规行为。

2.信息保护。1️⃣对于闲置账户建议配合银行进行清理或降级,以免不法分子在收购账户、假冒开户后进行电信诈骗。2️⃣银行卡(账户)因破损、到期等原因补发新卡时,请将旧的银行卡(账户)的磁条(或芯片)销毁。3️⃣Ⅱ类、Ⅲ类账户可以通过电子渠道开立,更应注重个人信息保护。切记不要将卡号、证件号、姓名、手机号、短信动态验证码、有效期、交易(查询)密码等敏感信息告知他人、中介或在公共电脑上留存上述敏感信息,也不要回复要求提供上述敏感信息的可疑邮件或短信。

3.合理使用。1️⃣建议您分别持有银行Ⅰ类户银行卡(账户)和Ⅱ类户银行卡(账户),并绑定使用。Ⅰ类户银行卡(账户)作为主要结算账户,用于大额投资理财等用途,尽量少用于ATM取款、POS消费等生活场景。Ⅱ类户银行卡(账户)则主要作为日常生活中小额消费、取款等用途使用 。2️⃣Ⅱ类、Ⅲ类账户消费、转账有限额,在帮助消费者享受到小额账户电子支付便利性的同时,可以有效隔离风险、控制电信网络欺诈的损失 。

养成安全支付好习惯

1.密码使用别大意。不要一码多用,各种账号的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最好不要使用同一套;网上银行、网上支付、聊天账号等重要账号单独设置密码,并定期修改;在公共区域使用电子设备进行账户登录时,不要点击保存密码的功能选项;在设置账户时,可采用多方验证的方式,如手机验证码验证、回答问题验证等;尽量使用字母和数字组合的密码,并区分涉及金融支付的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。

2.善用手机智能防护。安装安全防护软件,可识别诈骗电话、恶意链接、木马文件;安装密码安全控件,对密码进行加密;使用U盾、数字证书、手机动态口令等安全产品;设置安全保护问题,申请安全证书。

3.实名认证、设置消费限额。将支付工具实名认证,绑定身份证,防止手机丢失后被恶意找回密码;关闭支付工具的小额免密支付功能,设定消费限额,避免更大损失。

4.绑定手机与支付软件分开。使用的支付软件是在一个手机上,但每次接收到的校验码等信息是另外一部手机,这样做能防止手机丢失后,被恶意重置密码;选择隐蔽的第三方认证平台,例如选用只有自己知道的邮箱作为认证渠道。

5.异常短信要警惕。如收到“电子密码失效”、“银行升级”等可疑手机短信时,千万不要点击短信提供的链接。应保持警惕,可直接拨打银行客户服务热线查询和确认,以免中了不法分子圈套,盗取资金。

6.网络购物需警惕。注意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、登录不明网站,避免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马病毒。办理网络购物、网络退货、退款时,应认清官方渠道,切勿轻信不明身份的电话、网络聊天工具或其它形式提供的非正规的网络链接。

7.公共WI-FI支付有风险。进行手机支付时,要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,避免通过公用WI-FI或免费WI-FI进行支付,避免网吧等公共场所进行网上交易,容易泄露个人信息,产生不必要的风险。

8.官方网站下载软件。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他人发送过来的链接、文件,应从官方网站上下载安装手机银行及第三方支付的控件和软件。

2025年09月23日 中金支付有限公司